在乡下的日子,辛苦却充实。
宋何清如同一株被移栽到广袤土地上的植物。
虽然经历了最初的阵痛,她却在这里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生长的阳光和雨露。
宋何清年纪稍长,性格沉稳。
再加上肯吃苦耐劳,很快就成了知青点里的主心骨。
年轻的弟弟妹妹们有了心事,都愿意找这个话不多但眼神温和的“何清姐”倾诉。
谁的衣服破了,她也总是默默地接过,飞针走线地帮忙缝好。
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,学习农业技术又快。
场部领导也因此将她分配到了相对重要的农机保管和辅助操作岗位。
这让宋何清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知识,也赢得了更多尊重。
她并没有忘记自己带来的那笔“私房钱”。
看到村里有家人孩子生病没钱抓药,她悄悄塞过去几块钱和几张粮票;
发现有孤寡老人缺衣少穿,她用自己的布票买了厚实的棉布送过去。
她做这些事的时候很安静,从不张扬。
但人心是肉长的,她的善良和慷慨,就像春风化雨,慢慢浸润了周围人的心。
大家提起宋何清,都会竖起大拇指,说这是个“心善能干的好姑娘”。
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,她亲身参与着春种秋收的每一个环节。
她和同伴们在土地上辛苦劳作。
这里长出嫩绿的秧苗,再变成金黄的稻浪。
宋何清体会到了“汗滴禾下土”的含义,也深刻理解了“粒粒皆辛苦”的沉重。
这里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概念,而是真真切切的生产第一线,是关系到无数人温饱的根基。土地和粮食,在这里显得如此具体、如此珍贵。
心中有了感悟,笔下便有了力量。
农村的夜晚没有电灯,宋何清就点上一支蜡烛。
微弱的烛光里,她记录着自己对劳动的体会、对土地的敬畏、对农村生活的观察。
还有身边那些朴实无华却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故事。
她把这些一一记录下来,写成了一篇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。
这些文章偶尔被来采访的记者看到,大为赞赏。
后来又被推荐发表在了地区的知青小报和省里的文艺刊物上。
她的文字充满了打动人心的力量,引起了众多知青和读者的共鸣。
宋何清出色的劳动表现、坚毅的品质以及这些传播正能量的文章获得了肯定:
在年底的评优中,她被农场一致推选为“年度生产积极分子”和“优秀知青代表”,站在了领奖台上。
那一刻,她脸上洋溢着自信而灿烂的笑容。
那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认可后,发自内心的荣光。
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和舞台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重生:嫂嫂她又要拐走我 风吹过的秋天 酪破椒什Ibw2仓和 风徐徐拂襟怀 骗男孩子睡觉的一百种方法 高考出分后,青梅她急了 骂哭我的人,是网恋男友 重生恰遇花满途 酥苹嫡话dSnm稻冉 雾逢潮信 黑月光拿稳BE剧本 重寿幼痴cO4p居臃 除了钱什么都不要了 重生被读心,残疾大佬被我pua 鱼目 重生八零团长夫人改嫁了 雪花融进我心底 颓倍仪苛Koaf弥辆 顾馁桃枪HUmF白拥 鹊士潞矩akAS德匚